资本市场也争相喝奶茶?一篇了解新茶饮 July 31, 2025

近年来,新茶饮迅速走红,成为日常消费新宠,门店遍布城市,口味多样,社交平台热度高。奶盖茶,水果茶,轻颜茶……新式茶饮已成为当今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根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亿元(约633.07亿新元),同比增长6.4%,预计2028年将突破4000亿元(713.92亿新元)。目前,沪上阿姨(2589.HK、奈雪的茶(2150.HK)、茶百道(2555.HK)、古茗(1364.HK)和蜜雪冰城(2097.HK) 已在港股上市,而霸王茶姬(CHA.US) 则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以202.5港元/股成功登陆港股,首日股价大涨29.38%,市值突破980亿港元,创下港股史上冻资规模最大IPO纪录,认购倍数超5258倍。其上市热度为长期受低价竞争困扰的中国茶饮行业带来振奋信号。
受蜜雪冰城热潮带动,沪上阿姨港股打新也同样引发市场关注,2025年5月8日,根据上市当天的统计数据,沪上阿姨的发行价格为113.12港元/股,公开全球发售241.13万股H股,获3616.83倍认购,更在上市当天高开68.49%,热度超过古茗,带动茶饮板块上涨。
从疯狂扩充的门店竞争、平价茶饮价格战,到资本市场“追逐赛”,新式茶饮品牌为何扎堆上市呢?这是消费类企业争相资本化的缩影吗?这又如何反映出当今的市场状况呢?
1.新式茶饮市场现状及市场规模
何为新式茶饮?
新茶饮是以优质茶叶为基础,融合鲜奶/奶制品、水果、香料等多种原料现场调配而成的即饮茶饮料。它是在传统茶饮基础上的创新,突破口感边界,展现多样化和时尚化的饮用方式。
新茶饮的发展热潮可追溯至2012年喜茶在广东江门创立,随后2013年茶颜悦色在长沙开设首店,以中式美学风格迅速吸引消费者关注。2015年起,奈雪的茶、乐乐茶等新品牌陆续登场,推动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2016年起,资本大量涌入,新茶饮赛道正式步入爆发期。2021年,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成为“新茶饮第一股”。2025年,包括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和沪上阿姨在内的多家头部品牌也密集上市,预示行业进入资本市场新阶段。
目前,新茶饮已不再是单一饮品品类,而是一场“饮品革命”,构建出庞大的消费生态。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新茶饮相关企业超30.4万家,2025年预计将新增超过1.5万家。
消费者对新茶饮的接受度和黏性极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每周购买2次及以上的消费者比例达87.9%,且有26%的消费者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提高消费频率。新茶饮已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增长潜力。
目前新茶饮市场正以扩充门店和打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方式。但这一市场的其中一个弊端是更新迭代快,总有新的新品牌出现,以淘汰老品牌。例如,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一点点等早期品牌, 门店数量下滑较快。而一点点品牌随着市场份额下滑、形象老化、缺乏创新力等问题,更一度传出倒闭的谣言;尽管商家火速为此辟谣,但这些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是老品牌需要面对的挑战。
▋市场策略:规模化——直营 VS 加盟
规模化是目前中国现制茶饮品牌的重要市场策略——直营店 VS 加盟店。
加盟模式可带来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便能薄利多销,提升利润。而若选择直营方式,其成本、利润则明显承压。
以蜜雪冰城为例,根据其招股书,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球门店数量达46479家。若以门店数量计算,蜜雪冰城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现制茶饮品牌。其主要采用的是加盟的策略,根据招股书显示,其加盟门店占门店总数的99%以上。
而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品牌则以直营店为主,定位高端市场,注重以高品质的原料和创新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喜爱。而奈雪的茶更提供烘焙产品,形成”茶+软欧包“的特色模式。
虽然喜茶与奈雪于近三年内相继开放加盟,但相较于以加盟模式起家的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和霸王茶姬等头部品牌,二者在门店数量与扩张速度上仍存在明显差距。按常理,这两大品牌应加码推进加盟以追赶对手,但实际策略却更显谨慎与克制,甚至出现调整回调的趋势。
尤其是喜茶,2024年10月,喜茶发布内部信,强调不追求短期内的门店数量和扩张速度,坚决拒绝价格战和恶性竞争。进入2025年2月,喜茶再次通过内部信指出行业“数字游戏”已走到尽头,盲目追求价格、营收和规模的内卷不仅无意义,更严重削弱了用户对新茶饮的热情与期待。所以,喜茶宣布暂停开放加盟,转而聚焦产品、品牌与长期价值的打磨。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其在浮躁行业环境中对可持续增长和品牌稳健发展的深度思考。
▋价格战:越低越好吗?
在新茶饮行业中,规模决定成本,成本影响定价,这成为以加盟为主的头部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调研机构勤策数据显示,现制茶饮市场主要分为平价(10元以下,约1.78新元)、中价(10 – 20元,约1.78 – 3.57新元)和高价(20元以上,约3.57新元)三大价格带。2020年中价和高价产品占比较高,而到了2024年,平价和中价产品占比提升,高价产品占比下滑;尤其平价产品增长迅猛,2018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达23.3%。
尽管喜茶、奈雪曾于2022年宣布降价,其客单价仍高于以平价著称的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品牌。其中,餐饮数据平台红餐大数据显示,喜茶与奈雪人均消费为17 – 19元(约3.03 – 3.39新元),而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则在13-14元(约2.32 – 2.50新元)之间。
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大环境下,客单价整体持续走低。这一趋势显示,新茶饮行业正加速向高性价比、规模化发展的方向演进。
▋口味、观念并非一成不变
除了价格之外,消费者的口味及观念也在持续演变。
早期以奶精、茶粉为主、偏甜的珍珠奶茶逐渐退热,一点点和CoCo都可门店数自2022年起显著下滑。曾流行的“堆料式”奶茶也不再受青睐,如书亦烧仙草门店数从巅峰期下降近2000家。连曾因创新水果茶走红的喜茶,也面临消费者审美疲劳,反映出新茶饮市场风潮更替加快,品牌需不断创新以维持吸引力。
新茶饮行业在水果茶竞争白热化后,逐渐面临创新瓶颈。柠檬茶自2022年爆火,催生出如柠季、林里等手打柠檬茶品牌,门店规模快速扩张。然而,农产品在种植、稳定性和供应方面存在诸多限制,爆款难以持续,原材料价格和品质也受波动影响。当可用的水果素材几乎被轮换一遍后,行业创新空间变窄,消费者口味开始回归奶茶本身。
鲜奶茶因此重新受到青睐,霸王茶姬顺势崛起,以高品质奶与茶为核心,并通过加盟迅速扩张,走出茶颜悦色因直营受限的路径。
但是,相比于通过更换水果即可呈现出截然不同风味的水果茶,鲜奶茶在口味上的差异化更难体现。尽管各品牌纷纷在“茶基底”上下功夫,力求打造独特风味,但仍难以避免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与负面反馈。
同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公众营养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需求不断增强。消费者对现制茶饮的关注也正转向营养与健康属性,推动茶饮行业向更健康、低糖、天然的方向转型升级。
▋全球化战略提速
目前,出海已成为中国现制茶饮品牌的核心战略。
东南亚成为竞争主战场,蜜雪冰城自2018年进军越南起,已在全球38国开设超4000家门店,凭借“雪王”IP成为东南亚市场占有率第一。而霸王茶姬则聚焦马来西亚、新加坡核心商圈。
在新加坡,中国两大茶饮品牌奈雪的茶与霸王茶姬曾先后退出新加坡市场,但在2024年先后以直营模式重新回归,显示其对海外市场战略的调整与重视。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于2024年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公司将新加坡设为出海亚太总部,并组建东南亚团队,未来五年将重点开拓东南亚六国市场,作为核心战略方向。
而日韩市场仍以试水为主。欧美市场则主打高端定位,如喜茶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开设超20家门店,部分产品售价接近10美元(约12.84新元),霸王茶姬在北美的定价也达6–8美元(约7.70 – 10.27新元)。
喜茶落地纽约曼哈顿,茶百道进驻西班牙巴塞罗那,展示了中国茶饮的全球吸引力。品牌也通过本土化创新积极融入当地,如蜜雪冰城为进军中东调整“雪王”形象,展现中国品牌的文化适应力与全球扩张野心。
2.行业发展瓶颈——市场逐渐冷淡了吗?
▋公司的增长压力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的增长面临放缓趋势,同店成交总额(Gross Merchandise Value,GMV)增长压力加大。门店销售额主要由“客单价”和“出杯量”两大因素构成,其中出杯量成为影响营收波动的关键变量。
例如,根据2024年公司财报显示,古茗尽管整体GMV同比增长16.57%,但单店日均GMV从6800元降至6500元,出杯量从417杯降至384杯,降幅达8%,显示营收下滑主要来自杯量减少。
而根据霸王茶姬的招股书,2024年虽整体单店月GMV同比增长,出杯量增长4.6%,但自第三季度起,同店GMV增速迅速下滑,第四季度甚至录得-18.4%的负增长,说明其扩张压力已传导至门店营收端。
杯量受多重因素影响,如门店密度提升导致区域内分流、选址、产品吸引力、运营策略等。爆款产品虽短期提升销量,但可持续性有限。同时,密集开店可能稀释单店订单,而新开门店往往不计入可比门店数据,进一步掩盖下滑趋势。客单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品牌提升单店杯量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突破口。然而,出杯量提升亦面临人力与运营极限,服务质量与员工负荷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茶饮品牌正在向资本密集型模式转型,例如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借助自动制茶机提升效率、降低运营依赖,试图以资本开支(Capital Expenditure,CapEx)替代运营成本(Operating Expenditure,OpEx),打造“分布式工厂”式的门店体系。这种模式下,门店不仅是零售终端,更是标准化、高效率出品的“微型工厂”,加盟商则承担起机器投资,推动连锁茶饮在规模化与效率间寻求新平衡。
▋公司发展的第二曲线
何为第二曲线?
其指的是在原有业务达到高峰或增长放缓前,及时开辟一条新的高成长路径,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和长期发展。
蜜雪集团在首次提交招股书曾提出,将“幸运咖”定位为第二增长引擎。但目前来看,在收入和毛利占比上仍远不及主品牌“蜜雪冰城”,贡献尚不显著。而古茗和沪上阿姨也已切入咖啡赛道,古茗通过品类扩展在原有门店销售咖啡,而沪上阿姨则设立独立品牌“沪咖”运营,强化区隔。
相比之下,霸王茶姬选择了一条不同的“第二曲线”,推出新品牌「茶姬现萃」,主打茶拿铁产品线。该品牌在门店面积、设备配置、品牌视觉和价格带上与主品牌形成区隔,更像是一种以茶为核心的“现萃式咖啡替代”。
整体而言,尽管各大品牌纷纷布局“第二曲线”,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哪一家成功打造出与主品牌并驾齐驱的高成长业务。如何跳出主品类限制,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仍是新茶饮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海外布局
尽管海外扩张加速,供应链本土化成为一大挑战。
以蜜雪冰城为例,根据其2025年3月26日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达4895家,占全球总门店的逾10%。然而,海外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24年门店净增564家,增速仅13%,远低于2023年141%的高增速。
海外供应链建设是主要瓶颈。相较于中国市场多年积累的高效、密集供应网络,海外门店布局更分散,供应体系需从零搭建,面临环境陌生、成本高企等挑战,成为蜜雪冰城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难题。
而喜茶在美国则面临跨州配送难题,从洛杉矶运原料至纽约造成高昂物流成本。
为应对这一问题,各品牌加快本地化策略:茶百道在韩国用苹果芒果替代台农芒果,并开发本地特色饮品;喜茶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马来西亚设立本地仓储;蜜雪冰城也在4个国家建立本地仓储体系,覆盖超过560个海外城市,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从当前来看,中国茶饮品牌的出海仍以“开店拓展”为主要形式,但从门店布局到真正对营收产生实质性贡献,仍需时间与耐心去积累和沉淀。
3. 为何选择上市?
▋为何多数选择在港股IPO?
截至2025年6月末,港交所共有43家企业上市,其中超过三分之一(15家)属于可选消费或日常消费行业,另有超过30家消费类企业正排队上市。
今年上半年,港股消费新股呈现三大特点:认购倍数普遍较高,显示打新热度高涨;首日股价表现分化,市场更青睐业绩增长快、盈利模式明确、稀缺性强及高复购率的企业;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情绪消费、连锁餐饮和黄金珠宝等领域。
而集中在港股IPO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A股上市门槛较高,尤其对盈利能力和行业属性要求严格,餐饮食品行业审查尤为严苛;第二,港股上市更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助力企业品牌实现海外扩展;第三,港股市场对消费企业的估值溢价较高,提升融资价值。
▋上市背后隐藏的问题?
但是,新茶饮品牌争相上市的背后,是盈利能力不足,融资需求迫切、投资遇冷和行业增长放缓的现实压力。
从现阶段来看,多数品牌尚处于亏损状态,少数盈利者利润亦薄弱。随着早期投资人面临退出压力,资本市场降温、融资难度加大,上市成为资金回笼的重要出口。
此外,行业增长放缓、竞争加剧也要求企业持续高投入,进一步强化对资金的依赖。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现制茶饮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正显著放缓:新茶饮市场的年增长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44.3%下降至2025年的12.4%。在一级市场融资受限的当下,尽管“流血IPO”或破发风险存在,上市依然是不少茶饮品牌暂时“上岸”的现实选择。
4. 咖啡品牌的上市进程呢?
尽管新茶饮市场的资本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本土咖啡赛道的上市步伐仍显模糊。目前来看,在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市场,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的扩张速度明显落后于新茶饮品牌。
其背后原因之一在于融资环境的差异:新茶饮品牌无论是通过一级、二级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还是依靠加盟商快速注资,整体融资渠道更为畅通,资金支持力度更强,使得其扩张节奏不易受到资金限制。而咖啡品牌在这方面则相对处于劣势。
目前,国内连锁咖啡品牌在IPO方面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退出通道不明晰、估值偏低也对一级市场形成压力。目前,前五大中国咖啡连锁品牌(瑞幸、库迪、MANNER、NOWWA、TIMS中国)中,仅有瑞幸(LKNCY.US)和TIMS天好中国(THCH.US)两家上市,其中瑞幸还处于粉单市场,其他品牌在公开信息中暂无明确上市计划。
相比之下,东南亚一些创业公司已参照瑞幸模式积极对接二级市场,例如马来西亚的ZUS Coffee,印尼的TOMORO Coffee、Flash Coffee等品牌。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24/25年度菲律宾咖啡消费量将达705万袋,已超过中国的620万袋。若将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四国的咖啡消费总量相加,约为中国的2.3倍。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众多新兴连锁咖啡品牌的持续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结
除了新茶饮,目前餐饮企业,例如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也纷纷加入港股IPO的热潮,正处于上市递表或备案的关键阶段。
消费类企业扎堆赴港上市,是消费行业资本化进程加速的直观提现,更彰显出企业借助境外融资以实现全球化的野心。
但是,上市并非等于上岸。获得资本支持或许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但上市并非万能钥匙。多家品牌在上市后出现破发,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损、股价波动加剧。此外,若品牌在资本驱动下过度追求加盟和扩张,而忽视供应链建设,容易陷入“规模大但实力弱”的困境。未来,品牌仍需在产品力与供应链上构建稳固护城河,同时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来源:Yahoo Finance, 2025年7月18日
在辉立开设账户,轻松交易全球市场。
辉立货币市场基金(PMMF)
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开放式共同基金,投资于短期(少于 1 年)、低风险的债务证券,以获得流动性。这是一种低风险的现金投资方式。
辉立货币市场基金(PMMF)旨在保全本金价值并保持高度流动性,同时获得与新币储蓄存款相当的回报。该基金将主要投资于短期、高质量的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务证券。此类投资可能包括政府和公司债券、商业票据和金融机构存款。
如何投资于辉立货币市场基金?
你可以通过 “余额增值服务”(SMART Park)投资辉立货币市场基金。交易账户中的最低余额若超过100 美元,则该资金将自动投资于辉立货币市场基金。
使用SMART Park 获取超额收益,让你的钱生钱!
- 无锁定期
- 真实回报, 并非预期回报
- 最大的^零售货币市场新元基金之一
- 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
此内容为英文翻译版本,若有任何不一致之处,皆以英文版本为准。
免责声明
这些评论旨在供一般传播使用,并未考虑任何接收该文件的个人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特别需求。因此,对任何因基于此信息而采取行动的个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不作任何保证和不承担任何责任。评论中表达的观点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投资涉及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所投资的本金金额。单位的价值及其收入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过去的业绩数据以及这些评论中使用的任何预测或预期并不一定能指示未来或可能的表现。Phillip Securities Pte Ltd(PSPL)、其董事、关联人士或员工可能不时对评论中提到的金融工具持有利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可能希望咨询财务顾问。如果投资者选择不寻求财务顾问的建议,他们应考虑该投资是否适合自己。
这些评论中包含的信息来源于公共来源,PSPL对此信息的可靠性没有理由怀疑,评论中包含的任何分析、预测、预期和意见(统称为“研究”)均基于此类信息,并仅为信念的表达。PSPL并未验证该信息,且对该信息或研究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应被依赖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评论中包含的任何此类信息或研究均可能会发生变化,PSPL不承担任何责任以维护所提供的信息或研究,或提供与此相关的任何更正、更新或发布。在任何情况下,PSPL均不对因使用所提供的信息或研究而可能产生的任何特殊、间接、附带或后果性损害承担责任,即使其已被告知可能存在此类损害。评论中提到的公司及其员工对任何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错误、不准确和/或遗漏不承担责任。此处的任何意见或建议均为一般性意见,且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评论中提供的信息可能包含有关国家、市场或公司的未来事件或未来财务表现的乐观声明。您必须自行评估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准确性和充分性。
这些评论中描述的观点和任何策略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此处表达的意见可能与PSPL或其关联人士和合作伙伴表达的意见不同。评论中对投资产品或商品的任何提及或讨论纯粹是为了举例说明,不应被解读为推荐、要约或对提到的投资产品或商品的认购、购买或销售的邀请。
关于作者
Karmen Zeng
辉立证券环球交易部中文资深交易员
Karmen是辉立证券环球交易部中文团队的资深交易员。她主要负责各国股市的分析与交易,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账户管理。她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获得应用金融学硕士学位,利用专业知识为中文团队添砖加瓦。